【疫情防控】专访集团公司疫情防控办公室相关负责人-淮矿控股


    凯发·k8国际(中国)-登录首页

    【疫情防控】专访集团公司疫情防控办公室相关负责人

    日期:2022-12-20  作者:司宣

    当好疫情防控第一责任人

    ——专访集团公司疫情防控办公室相关负责人

    当前,疫情防控进入新阶段,到了“调整转段”的过渡时期,如何正确认识当前的疫情防控形势,做好矿区疫情防控工作?记者专访了集团公司疫情防控办公室相关负责人。

    记者:如何正确认识当前的疫情防控形势?

    集团公司疫情防控办公室相关负责人:现阶段,我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工作目标已经从以往的“严防感染”转移到“保健康、防重症”。根据国家官方权威报道和有关试验数据证明,目前感染奥密克戎后,重症和死亡率极低,大多为无症状感染者或轻症。从周围出现发热症状人员的数量来看,每天人数都在持续增加,但均为低烧,无其他异常严重情况,7-10天身体基本恢复。奥密克戎毒株传播能力强,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大多数人都有可能会被其感染。煤矿和四化企业生产经营场所相对密闭,人员相对密集,尤其是井下采掘作业,通风条件受限,人员作业集中,一旦发生病毒感染,极易造成大面积传播,势必影响安全生产。为此,各单位要加大防控宣传引导,大力宣传国家和属地政府疫情防控政策和防控知识,引导职工主动落实当前防控措施,避免恐慌和不稳定思想;要强化应急处置,成立应急工作专班及工作组,制定详细、可操作的实施方案,明确职责,强化演练,加强防疫生活生产物资储备,积极有序处置突发紧急情况,确保安全有序生产。

    记者:如何贯彻落实好当前的疫情防控措施,做好分级分类诊疗?

    集团公司疫情防控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要坚持第九版、落实“二十条”、执行“新十条”,做实做细新阶段疫情防控工作,确保疫情防控平稳转段和社会秩序稳定。国家重点围绕个人防护、重点救助等工作先后公布了加强自我防护,居家健康管理,感染后如何用药等指引,各单位要组织职工认真学习观看,不断提升个人防护技能和防护意识。同时,要按照新冠病毒感染分级分类诊疗流程进行就诊,没有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感染者、轻型病例,一般采取居家隔离;对于普通型病例,以及高龄合并严重基础疾病(心脏病、肿瘤等)但病情稳定的无症状感染者和轻型病例转诊至亚定点医院治疗;对于因其他疾病就诊合并新冠病毒感染的患者,由相应接诊医疗机构收治;对于以新冠肺炎为主要表现的重型、危重型病例和需要进行血液透析的病例,转诊至定点医院集中治疗;对于以基础疾病为主的重型、危重型病例,以及基础疾病超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亚定点医院医疗救治能力的,转至三级综合医院治疗。

    记者:如何最大程度避免职工同时感染?

    集团公司疫情防控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一是落实个人责任。坚持戴口罩、手卫生、接种疫苗、保持安全社交距离等个人良好卫生习惯;个人或共同居住生活人员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必须主动向单位报告,及时落实居家或就医措施;休班要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坚持“非必要不外出”,不聚集、不聚餐,尽量减少与社会面的接触。

    二是管控输入风险矿井和四化企业要严控外来人员,持续坚持“两点一线、集中休班”抗疫方式,减少与社会面接触次数,最大程度避免职工感染风险,做好职工居家健康管理和返岗健康核验工作,返岗前要进行核酸或抗原查验,确保职工健康返岗。

    是强化健康管理严格口罩佩戴,把佩戴口罩作为一项安全制度落实。严格进门、入井、会议等重点环节体温检测,发现温度等异常症状职工及时引导居家或入驻单位独立楼栋救治。各单位必须设置发热诊室,在医务人员指导下为发热病人及时提供精准医疗服务和药物。提前摸排基础病职工及疫苗接种情况,精准开展健康防护。要严控人员聚集,实施打包就餐,分时淋浴,严控各类活动和会议。加强宿舍、办公室、会议室、车间、罐笼等重点部位空气消杀。

    四是严把入井关。下井前精准进行体温检测,有发热等症状的职工要主动报告,坚决杜绝有症状人员入井。井下要全过程佩戴口罩,在巷道内利用灭尘装置实施消杀。

    记者:如果感染了新冠病毒,什么情况下可以选择居家隔离治疗?什么情况下应到医院治疗?应该保持什么样的心态利于康复?

    集团公司疫情防控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如果属于无症状或症状较轻,且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或者基础疾病处于稳定期,无严重心肝肺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需要住院治疗,这种情况下可以选择居家隔离治疗。

    如果出现以下症状,就要考虑去医院治疗:出现呼吸困难或气促;经药物治疗体温持续高于38.5℃,超过3天;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且不能控制。出现上述情况,可通过自驾车、120救护车等方式,到相关医院进行治疗。

    如果被感染后,有可能会出现焦虑、担心等情绪,首先要接纳、允许自己有这些情绪,也可适当宣泄情绪。可以通过深呼吸放松、音乐放松、冥想及做一些自己感兴趣的事情等减轻压力。也可通过与家人、朋友通话或网络交流和沟通,获取社会支持。不要采取指责抱怨、发脾气、冲动等不良反应应对方式,特别不要试图通过烟酒来缓解紧张情绪。


    (审核:王敬华 责编:何东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