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减碳”贡献煤城力量-淮矿控股


凯发·k8国际(中国)-登录首页

为“减碳”贡献煤城力量

日期:2022-02-14  作者:中国煤炭报作者:车瓦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关于2021年全国原煤产量分省份完成情况的分析指出,2021年,6个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超亿吨的产煤省份合计产量占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的85.9%,同比提高1.6%;11个全国规模以上煤炭企业原煤产量超5000万吨的产煤省份合计产量占全国煤炭产量的95.5%。

如今,我国重点产煤省份正在以更集中的力量承担更艰巨的煤炭生产任务,一个集约、高效的现代煤炭工业体系呼之欲出,而一种安全、绿色的煤炭开发与利用方式也在逐渐完善。在“双碳”目标大背景下,“十四五”期间煤炭行业的发展速度、发展模式、发展约束等都将发生新的变化,这是重点产煤省份必须面对的新课题。

对于重点产煤省份,未来的路子怎么走?中央政治局第三十六次集体学习中,对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提出了科学、系统的阐述。其中,注重处理好发展和减排、整体和局部、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政府和市场的4对关系,为重点产煤省份提供了战略思维。重点产煤省份需把握好4对关系,把系统观念贯穿“双碳”工作全过程。

处理好发展和减排的关系。是不是“双碳”目标的金箍一戴上,重点产煤省份就完全没有发展前景了?答案是否定的。需要认识到,煤炭转型不能简单理解为去煤化、逢煤必反。同样,减排不能简单理解为减生产力,而是要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在经济发展中促进绿色转型、在绿色转型中实现更大发展。

处理好整体和局部的关系。国家层面,要加强政策措施的衔接协调,确保形成合力。而在重点产煤省份层面,则应考虑到区域资源分布和产业分工的客观现实。因此,作为重点产煤省份,需要明确自身优势劣势,研究自身产业结构调整方向和“双碳”行动方案,实事求是,结合实际,走出转型发展的新路子。

处理好长远目标和短期目标的关系。我国能源消费格局变化是阶段性的,有缓慢过渡期,有关键过渡期,也终会有过渡结束期。因此,既要立足当下,一步一个脚印解决具体问题;又要放眼长远,把握好降碳的节奏和力度。重点产煤省份须制定中长期目标,在不同时期出不同“招数”,在不断调整中循序渐进。

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用好“看得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一方面要遵循市场规律,善于用市场机制解决问题,另一方面政府要勇于承担责任,干好自己该干的事,着力在推动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活力上实现根本性转变。坚持两手发力,建立健全“双碳”工作激励约束机制。

不少重点产煤省份,步子已经迈开。

内蒙古自治区正以高标准建设鄂尔多斯国家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加强沿黄河地区环境污染系统治理和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编制自治区碳达峰行动方案,协同推进节能减污降碳。山西省正在进行碳达峰碳中和山西行动,碳达峰成为深化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的牵引举措,研究制定行动方案,推动煤矿绿色智能开采,推进煤炭分质分级梯级利用,抓好煤炭消费减量等量替代。陕西省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大力推动“四基”产品示范应用,打造煤化工产业链,支持榆林建设国家级能源革命创新示范区,推动陕北转型升级。河南省正在实施中原大型煤炭储备基地等能源项目,探索用能预算管理和区域能评,不断完善能耗“双控”制度,建立健全用能权、碳排放权等初始分配和市场化交易机制。

正如中国工程院院士谢和平所言,“双碳”目标实现后,仍然会使用煤炭,只是煤炭的用途发生了变化。鉴于我国能源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所处的阶段,煤炭消费量占比虽然有所下降,但煤炭在能源体系中的“压舱石”和“稳定器”作用越来越凸显。综合测算,到2060年,我国年煤炭需求量为11.8亿吨至15.3亿吨。这足以给重点产煤省份提振信心,鼓起改革发展的勇气。

作为重点产煤省份,在能源禀赋的基础上,长期以来积累的人力资源、科技资源、地缘关系等,都能够成为支持一个地区迸发活力的重要力量。在转型发展的过程中,只要把握了大局,统筹好关系,明晰了方向,抓住了机遇,找对了路子,就能够继续发挥地区优势,为地区积累更强大的发展动力和更充足的资源要素,为我国能源安全提供更坚实的兜底保障,为“双碳”目标的实现贡献煤城力量。

友情链接: